WUHAN 发表于 2016-7-1 15:09:17

新松机器人逆势壮大的秘密

本帖最后由 WUHAN 于 2016-7-1 15:14 编辑

       在新一轮产业变革推动下,我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,各路企业群雄逐鹿,抢滩布局。面对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、庞大诱人的市场蛋糕,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?能否打破“市场越大产业越被动”的魔咒?记者最近深入中国机器人领军企业——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,进行调查采访。
智能制造红利无限
       在沈阳新松公司的集成生产车间,高度自动化生产场景令人耳目一新:一排排堆垛机器人、装配机器人,曲臂挥掌,扭身侧腰;一台台移动机器人、搬运机器人,在地面上负重行进、穿梭自如。
       “这就是堆垛机器人,俗称蜘蛛手,每分钟可完成3240个动作,相当于500多个工人一起干的效率!”公司总裁曲道奎指着一台调试中的机器人告诉记者。曲道奎认为,智能制造红利无限,无论美国的制造业回归举措,还是欧洲的工业4.0战略,机器人都是核心支撑。智能制造将带来全球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,不仅对破解劳动力成本上升意义重大,而且可以将人类从繁重和危险劳动中解放出来,大幅提高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和赢利水平。
       去年9月,沈阳新松公司建成全国首条机器人智能生产线,年产工业机器人能力达5000台。偌大车间内很少看见工人身影,取货、搬运,装配、喷涂和检测入库等制造环节,都由机器人自动完成,大幅降低劳动用工量。
       当许多企业遭遇金融危机陷入困境之际,沈阳新松公司却抓住机器人市场新机遇连跃新台阶,年销售收入实现50%以上的高速增长,夺得工业机械手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。创业板市值从上市初的几十亿元涨至300亿元左右,成为全球机器人上市公司市值前三强企业。
创新经营突破转型瓶颈
       “新松逆势壮大的秘密是什么?”
       “靠创新颠覆传统制造,契合市场需求。”曲道奎回答。
       传统制造企业主体是厂房、车间、设备,生产一头独大;研发和销售两端弱小,沈阳新松公司来了个大翻转:制造已不再是核心,生产人员仅占20%,企业将80%的人力、资金等资源,集中到研发和营销方面。产品结构从“三低”转向“三高”,由低品质、低价格、中低端应用,转向高品质、高利润、中高端应用,客户多数集中在外企、名企,树立了中高端品牌形象。
       创新让沈阳新松冲破转型瓶颈,抢占竞争先机。“我国很多行业都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,但我国企业不掌握核心技术,处在产业链低端,并未获得最大红利。”曲道奎对此忧心忡忡,机器人产业要防止重蹈覆辙,打破产业越大市场越被动的魔咒。
       “要利用当前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,做好顶层设计,完善制度支撑,加速创新整合,争夺机器人市场主动权。”曲道奎建议。9月23日,塔里木油田第六勘探公司70121队应用钻井平台作业机器人成功。
       这是首套钻井平台作业机器人在塔里木钻井队的应用,也是新疆地区实际钻井施工中的应用。这套装置能够完成上钻杆、甩钻杆、接钻杆对扣、起钻排立柱、下钻、排钻铤和方钻杆进鼠洞等钻井施工作业。在日常钻井作业特别是遇到钻台有泥浆特别湿滑等情况时,使用钻井平台机器人作业,不仅可以减轻井口人员劳动强度,而且能避免因钻台湿滑造成人员摔伤,以及钻工直接接触钻具而导致被挤伤和砸伤的事故发生,实现安全提速。此外,此套装置还可以避免人工起下大尺寸钻铤带来的一系列复杂问题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新松机器人逆势壮大的秘密